«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 131 »
最新消息 : 航運附加費 漲價一波波
於 2021年11月09日 07:21:37 (964 次閱讀)

2021/11/03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全球大塞港一直未能解決,市場船舶數量受到塞港影響總運能最少減少12%,供給量減少市場大亂,法人持續看好貨櫃三雄今年及明年的獲利表現。雖然目前是淡季,11月1日起知名海運業者中遠、現代、以星都宣布調整亞洲-美國的GRI(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價格。另外,國內的知名海運公司,有業者11月跟進調漲GRI,也有宣布12月再調GRI。

11月1日起,中遠、現代及以星調整亞洲-美國的GRI。2021年11月1日生效每40呎櫃平均調幅為1,000美元,特殊櫃則另外計費。貨攬業者表示,市場雖有各種運價下跌的傳聞,但供需吃緊,市場船舶數量受到塞港影響減少,供給減少市場亂,海運公司少見在11月還是調漲GRI,更不用說12月已經進入淡月還要再調漲。

貨櫃輪是全球型態的行業,也因各地景氣變化不同,對於客戶跟船東最公平方式就衍生出因應不同市場變化,開徵不同的附加費,各種附加費能不能收的成功,都須看市場需求。

美國官方計劃對貨櫃碼頭逗留時間過長的航運公司進行罰款,超過規定使用時間後,每個櫃每天增加100美元。



最新消息 : 大塞港!萬海美西線無法提供定期航班 轉為布局亞洲線
於 2021年11月09日 07:19:56 (995 次閱讀)

2021/11/09 14:57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即時報導

萬海(2615)總經理謝福隆表示,美西塞港非常嚴重,船舶等待進港的時間最少要28天,萬海美西線已經沒有辦法提供穩定的定期航班,陸續將美西的船舶抽回,轉到亞洲航線布局,搶攻印度、越南等旺季商機。

謝福隆分析,美西的塞港問題太過複雜,目前推估在新年假期前,都很難改善,船舶就有算有停泊的碼頭,也因為港口的作業,無法順暢作業,貨很難卸下來,已經影響到航班提供,美西線航班非常混亂。

現在要到美國西岸的貨,已無法給客戶明確到港的時間,船舶從亞洲到美國西岸約15天時間,但等待進港的時間最少要28天,已經影響到整體船舶周轉率,考量到船舶效益,已經將船舶抽回到亞洲來布局。

第4季本來就是亞洲區的傳統旺季,印度、越南逐漸擺脫疫情陰霾,最近貨量明顯增加,萬海降低美西航班的船舶投入,將船舶改往這些貨量急增的區域,讓整體船舶的調度更靈活。



最新消息 : 桃機貨運成長 東亞第二
於 2021年11月03日 09:18:53 (1038 次閱讀)

工商時報 邱莉玲 2021.11.03

桃機前三季貨運量首度突破200萬噸,年增25.33%。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EmailPrintFriendly

疫情年,航空貨運量連二年創新高!
據統計,桃園國際機場(簡稱桃機)2021年前三季貨運量首度突破200萬噸,年增25.33%、至207.82萬噸,成長率在東亞主要機場排名第二;
進入第四季旺季更旺,在歐美購物季貨量激增、國籍航空引進貨機擴大運能等因素帶動下,
2021全年貨運量上看逾280萬公噸,將再創歷史新高。

另外在客運方面,受疫情影響,桃機2021年前九月客運量大減九成,機場公司預估全年旅客數在100萬人次以內。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預測,在美、澳等多國陸續開放完整疫苗接種者入境限制下,全球航空載客量將從谷底回升,
預期國際旅客量可望於2024年恢復疫情前水準,但仍需取決於各國疫情、邊境管制等配套措施。

據統計,桃機2020下半年在防疫醫療物資等需求大增下,帶動全年貨運量達234.27萬噸、年增7.33%;
2021年1至9月貨運量成長25.33%、至207萬公噸,其中華航約占五成、長榮航約占三成,
預估桃機全年整體貨運量上看280萬公噸,再創歷史新高。

在東亞主要機場排名,桃機前三季貨運量成長率僅次於成田機場的38.21%;貨運量絕對值則高於成田、樟宜機場,低於香港、上海、仁川等機場。

桃園機場公司表示,後續在5G等遠距商機帶動高科技產品出口,加上歐美耶誕、新年假期將至拉動貨運需求,海運塞港缺櫃缺工狀況未有緩解,導致貨物由海轉空轉單效應持續,及國籍航空陸續引進貨機擴大運能等四大因素影響下,貨運成長可期。

相較貨運量大增,客運量復甦才要開始,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在2021上半年平均國際客運量僅為2019年同期的5%。

桃機2021年前三季入出境旅客為68萬794人次、年減90.5%,其中長榮航約占34%、華航約占16%;航機起降7萬6,974架次,
僅較2020年同期減少16.0%,主因許多客機轉為臨時貨機。隨著疫情緩解,指揮中心可望逐步有條件解封國境,可望提振客運量。



最新消息 : 全球塞港情況惡化 新加坡53艘船排隊入港破紀錄
於 2021年11月03日 09:10:41 (1051 次閱讀)

2021/11/2 18:30(11/2 19:26 更新)
彭博報導,新加坡港外1日下錨等待靠港的貨櫃船多達53艘,較平常多了22%。

(中央社巴黎1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各大航運樞紐的塞港情況持續惡化。彭博報導,新加坡港外1日下錨等待靠港的貨櫃船多達53艘,較平常多了22%。這也是今年4月彭博開始追蹤相關數據至今,數量最多的一次。

全球港口衛星即時監測資料顯示,從新加坡到希臘的彼里夫斯港(Piraeus),塞港情況日益嚴重,這也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最新的物流問題。

上週新加坡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人數異常激增,連帶波及整個物流系統。自10月29日開始,大批貨櫃船在新加坡等候靠港,持續整個週末,數量甚至超越7月21日、烟花颱風肆虐上海期間的45艘紀錄。

兩週前,圓規颱風導致香港和深圳出現塞港狀況,直至1日,上述港口壅塞率仍較正常水準高出10.4%。

東南亞其他數個港口1日也有塞港情況,馬來西亞巴生港(Port Klang)壅塞率比正常水準高了14.5%、南部丹戎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較平常高29.9%。雅加達貨運樞紐丹戎不碌港(Tanjung Priok)較正常增加6.7%,馬尼拉也增加了6.5%。

在太平洋彼端,洛杉磯和長灘1日稍早至少有79艘船隻在南加州海岸附近等待靠港,美國最繁忙的進口樞紐正24小時不停運作,以處理貨運積壓問題。

美國第4大港、喬治亞州的薩凡納港(Savannah)上月27日遭遇今年最嚴重的塞港,共有28艘船在港外大排長龍。

在歐洲,希臘彼里夫斯港同日有18艘船在港外排隊,追平今年4月到10月的最高水準。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 Shipping)上週將其擁有的彼里夫斯港股權提高至67%。
(譯者:施施/核稿:劉淑琴)1101102



最新消息 : 海轉空加上旺季帶動,航空貨運Q4運價走高
於 2021年11月03日 09:08:29 (1066 次閱讀)

MoneyDJ新聞 2021-11-01 10:38:25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北美購物旺季在即,受惠出貨需求帶動,加上貨櫃航運塞港嚴峻,大量貨品轉向航空運輸,在海轉空貨量增加與傳統旺季需求雙重加持下,第四季亞洲往北美的航空運價持續上漲,有望再帶動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營運表現再走高,法人看好,此波北美航空貨運運價有望站回每公斤500元台幣,雙雄第四季單季營運有望交出獲利成績。
北美第四季有感恩節、聖誕節等傳統購物需求,原先就屬航空貨運傳統運輸旺季,高價商品包括消費性電子產品、高級成衣、球鞋等商品均大量出貨,而全球客運航班復甦有限,運能供給已見緊繃。

且近期受到貨櫃航運塞港嚴峻,大量貨品海轉空,在海轉空貨量增加與傳統旺季需求雙重加持下,第四季亞洲往北美的航空運價持續上漲,法人看好,此波北美航空貨運運價有望站回每公斤500元台幣。

研調機構Freightos指出,過去在疫情前,空運僅負責約15%左右的貿易貨量,但今年10月已經有超過35%貿易貨量不懼空運高運價採用空運運輸,只為準時抵達目的地。

而看好貨運需求,長榮航去年與波音達成協議,變更7架787-10為三架777F貨機及四架787-9客機,三架貨機陸續將於今年第四季交機,增添長榮航貨運運能,法人看好,國內航空雙雄第四季受惠於航空貨運運價走高,單季營運有望可交出獲利成績。

受到貨運需求成長、以及台灣進出口貿易暢旺帶動,今年華航前三季貨運營收來到813億,年增88.7%,且已連續兩月單月貨運營收均突破百億水準;長榮航近兩月貨運營收也站穩70億以上,均屬今年高檔表現,帶動今年長榮航前三季貨運營收來到551億、年增79%。



«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 131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號1樓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