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 137 »
最新消息 : 美國線漲價成功後11月1日擬再漲千美元 只要有實漲就算成功
於 2025年10月23日 08:08:35 (17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聯盟本月15日歐美線推出漲價辦法,其中歐洲線實現比例僅約三成,美國線在減班足夠情況下,每大箱(40呎櫃)原定漲600美元左右,實漲約500美元,實現比例達83%,船公司再接再厲,已陸續通知11月1日要再漲1000美元;攬貨業者指出,在大幅減班現況下,是有可能再漲,對船公司來說,只要能實漲1到300美元都算成功。

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實際上目前市場貨量少了很多,台灣市場像螺絲螺帽、手工具業者在美國加高關稅後受到衝擊很大,不少公司都已未見出貨,運價能漲全靠船公司大幅減班,在艙位供給減少情況下,船公司優先收高價貨,長約貨則以一比一配比方式收載,也就是以長約價與現貨價的均價計收。目前美西線運費水平較高的船公司每大箱收1900-2100美元,美東線收2900-3100美元。

上周四(16日)德魯里世界貨櫃運價指數 (WCI)上漲2%至每大箱1687美元,是該指數在連續17 周下跌後首次上漲。從上海到洛杉磯的現貨運價上漲1%,至每大箱2195美元,到紐約的現貨運價上漲1%,達到3236美元。

德魯里預計,在運送人實施的基本運價調漲計畫(GRI)推動下,本周將進一步加高實收運價。但德魯里指出,預計這種勢頭將是短暫的,運價可能很快就會下降。如果運價回跌,運送人會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進行新的GRI嘗試,以抵消這種下降。

德魯里貨櫃運測(Drewry's Container Forecaster)預計,未來幾個季度供需平衡將減弱,將導致現貨運價收縮。

德魯里統計,在第43周(10月20日至26日)和第47周(11月17日至23日)期間,貨櫃船公司撤回了主要東西航線7%的定期航班(714個航線中的 51個),其中跨太平洋東行佔49%,亞洲-歐洲/地中海佔33%,跨大西洋西行佔18%。

不過超大型攬貨公司估算,美國線約減了三成航班,已經有非聯盟船停止派船,改以租用同業艙位方式提供客戶服務。另船公司減班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閒置船隻的固定成本還是要支付。閒置船隻主要是省掉油料支出,美西線一趟來回估計要花費近百萬美元。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53648#ettoday



最新消息 : 全球貨櫃船訂單中國造船廠約佔73.7% 現有貨櫃船韓國佔50.1%
於 2025年10月23日 02:44:03 (19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根據Alphaliner每周公布的數據,全球貨櫃船訂單已經超過1000萬箱(20呎櫃),創下新高,其中約98.5%的貨櫃船在中國、韓國和日本建造,中國大陸訂單佔比高達73.7%,現有貨櫃船韓國建造的佔50.1%。

Alphaliner數據顯示,中國造船廠正在建造736萬箱貨櫃船,約佔全球總訂單的73.7%,韓國有204萬箱,約佔20.4%,日本為43萬箱,僅佔總訂單的4.3%。 除了中國、韓國和日本的船廠外,全球其他國家只有29艘貨櫃船在訂購,台船被列有16艘貨櫃船訂單,但實際萬海航運向台船訂造的12+4艘,後4艘屬於選擇權部分,萬海已放棄訂造,台船擁有的是12艘,每艘8700箱,共104,400箱,佔比約1.04%。另土耳其有4艘、美國3艘。

在現有貨櫃船當中,韓國建造的約1640萬箱,佔比50.1%,中國約960萬箱,佔29.4%,日本320萬,佔9.9%,另350萬在其他國家建造,佔比約10.7%。

Alphaliner評論指出:「美國的訂單顯然是出於瓊斯法案的要求,這些要求美國建造的噸位用於國內服務運營,如通往夏威夷、阿拉斯加和波多黎各的線路。」

克拉克森(Clarksons)在今9月21日發布的全球貨櫃待交貨櫃新船訂單,截至9月10日止共1004萬箱,相較於2024年同期數字685萬箱,年增47%,共增加319萬箱。長榮海運新造船為其現有運力38%、陽明海運為33%、萬海航運64%,高於全球同業平均數30%。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55014#ettoday



最新消息 : 連8紅!9月外銷訂單702.2億美元 創歷史新紀錄
於 2025年10月21日 09:17:34 (42 次閱讀)

2025/10/21 16:38:29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即時報導

經濟部21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702.2億美元、第3季外銷訂單1,906.9億美元、截至9月外銷訂單5,243.7億美元,皆刷新紀錄。

至於在主要接單貨品方面,以資通訊產品達234.3億美元,年增33.1%,創單月新高,主因為受惠於人工智慧及雲端產業需求強勁;至於電子產品在9月單月也達277.3億美元,年增45.9%,也創下單月新高,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應用持續擴增,帶動 IC 製造、晶片通路、IC設計、印刷電路板、封測、被動元件及記憶體等接單成長。

經濟部說明,9月外銷訂單702.2億美元,較上月增17.0%,較上年同月增30.5%,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持續熱絡,惟部分傳統貨品因需求仍未明顯回溫,加上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抵銷部分增幅。

按貨品別觀察,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商機挹注,推升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9月接單分別年增45.9%、年33.1%;光學器材因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背光模組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年增11.2%。

展望未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制全球經貿動能,惟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新興科技商機持續拓展,對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相關供應鏈需求不墜,加上第4季進入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穩步成長。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10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9月份增加的廠商家數占14.4%,持平者占57.6%,而減少者占28.0%。預估10月外銷訂單金額可望落在686-706億美元之間。

此外,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預估第4季的成長動能將會延續,按此推估今年全年外銷訂單有望刷新歷史紀錄。




最新消息 : 中國港口費致市場轉向陸造船、加旺季因素 法人推四檔散裝股
於 2025年10月17日 02:18:53 (60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中國對美資船舶徵收港口費,雖然10月14日開徵當天就宣布大陸建造船舶可豁免,但是從現貨市場看,各型散裝船運價都呈現上揚趨勢。有法人出報告指出,第四季是散裝船運旺季,中國的港口費估計讓市場短期內偏好直接使用取得豁免的中國製船舶,進而導致市場船舶調度混亂、支撐運價走揚。

這家法人向客戶推薦四家散裝航運股,其中新興(2605)、裕民(2606)、慧洋-KY(2637)列為買進,中航(2612)列為交易中買進(Trading Buy),目標價分別列為28.20、63.80、72.00與62.00元。

該法人分析,港口費徵收對於運價走勢造成的波動預計在航商船舶調度逐漸穩定後將逐漸回歸基本面表現;隨2H25進入需求旺季,預期散裝運價仍有望維持高檔,航商營運將優於1H25。

中國對美國船舶徵收港口費,散裝市場運價波動劇烈,媒體報導中國對美籍散裝船徵收港口費,不僅帶動散裝運輸成本上升,且因散裝船停滯中國港口,整體運力受到影響,進而推升運價走揚。

船舶調度逐漸穩定後將逐漸回歸基本面表現, 美國船東、美國製造以及懸掛美國旗的船舶數量有限,然若將美國企業或個人間接或直接持股等具有美國背景的船舶也納入徵收範圍,則短期內市場將偏好以直接豁免的中國製船舶為主,進而導致市場船舶調度混亂、支撐運價走揚。

展望後市,港口費徵收對於運價走勢造成的波動預計在航商船舶調度逐漸穩定後將逐漸回歸基本面表現;隨2H25進入需求旺季,預期散裝運價仍有望維持高檔,航商營運將優於1H25。

昨晚海岬型船現貨市場日租為25,358美元,巴拿馬型船16,433美元;超輕便型17,972美元、輕便型15,895美元。在中國宣布對美資商船爭港口費前的10月9日,這四型船日租分別為23,101美元、15,568美元、17,730美元與15,670美元,其中海岬型船漲幅最高,有9.77%。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51587#ettoday



最新消息 : 時報資訊《產業》大陸對美開徵港口費!運價全面飆漲 驚人現況曝光
於 2025年10月14日 08:32:26 (63 次閱讀)

時報資訊
2025年10月14日 週二 上午10:21

【時報-台北電】中國今(14)日起將對美國船舶開徵港口費,海岬型、巴拿馬型散裝船的美國上市船東與未上市航商、租船營運商比例較高首當其衝,波羅的海散裝運價指數BDI在13日率先反應,大漲208點至2,144點、日漲10.74%,海岬船平均日租金領漲4,916美元至28,132美元、日漲21.18%,巴拿馬型船上漲384美元至16,257美元、日漲2.42%。

VLCC超大型油輪運價也漲很大,13日現貨價已漲到94,700美元。

根據VesselsValue數據,若從美國擁有、經營船舶,直接或間接持有25%以上股權、表決權或董事席位的企業擁有或營運船舶等角度來看,美國相關船隊規模可觀,涵蓋乾散貨、油輪、氣體運輸、貨櫃船舶等。按照中國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的通知,以上若是由中國建造的船舶、僅進入中國船廠修理的空載船舶免繳港口費。

裕民(2606)、中航(2612)等航商表示,中國在全球乾散貨需求市場的角色遠大於美國,目前全球國際(非沿岸)乾散貨貿易中,美國進出口佔8%,中國佔44%。論船型,目前海岬型船全球約2,048艘,約七成目的港是中國,巴拿馬型船全球約3,295艘,約三成目的港是中國。

隨著中國開徵港口費,將增加涉及美國船東的運營成本,可能導致短期租金上升,市場可能提前調漲運價,抵消新增費用,短期內乾散貨船舶的需求與租船價格可能出現波動,特別是巴拿馬型、海岬型船,這些船型的美國上市船東與未上市航商、租船營運商比例較高,可能最先受影響。貨主為了規避高額港口費,市場上可選擇運力消減或緊張,也可能推動運價。

根據HSS分析,中國開徵港口費主要影響三類船東,一是美國擁有的船隊,約佔全球乾散貨船隊的1.4%,二是在美國上市但非美國公司(部分外國公司在美上市,且美國股權比例高),合計可能涵蓋多達4.6%的全球乾散貨載重噸(DWT),在巴拿馬型與海岬型船舶中比例可能更高約6%。

三是雖非美國公司但仍有25%美國股權的企業,也可能牽涉美國營運商(貿易商/租船商),即使他們並非船東,所有者/經營者的定義可能相當複雜。

若按船型影響分析,巴拿馬型船約6%全球船隊受到港口費影響,裕民估海岬型船約10%全球船隊受到港口費影響,超輕便、輕便型(Supramax / Handysize)船影響較小、約2%~3%。

(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邱莉玲)



(1) 2 3 4 ... 137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號1樓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