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70 71 72 (73) 74 75 76 ... 131 »
最新消息 : Alphaliner:貨櫃船市場未來2年將迎接新一波訂單潮
於 2020年11月11日 02:47:06 (1372 次閱讀)

台灣新生報
【記者周家仰/台北報導】
2020年11月9日 下午8:18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近表示,未來兩年大型貨櫃航運公司將向造船廠訂購一批超大型貨櫃船,他們也許選擇安裝洗滌器(Scrubber),或選擇液化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

Alphaliner分析師從租船人及航運公司相關訊息推測,下一波貨櫃船訂造,很可能鎖定在二點三萬TEU及一點二萬至一點五萬TEU型的貨櫃船;以價位而言,現階段一艘二點三萬TEU型貨櫃船價格約落在一點四三億至一點四八億美元間,低於七年前的一點七億美元的價格。

分析師預計,到二○二二年或許將有數百艘船舶訂單出現,部分航運公司可能會先行研究各種船型,再按市場需求下單訂購,或是採租船方式調整運能。

另,因低硫燃油及高硫燃油間的價差縮小,安裝脫硫器的經濟性,逐漸受到質疑。然而,能源定價機構S&P Global Platts研究部門卻認為,對新建造的大型船舶,安裝洗滌器仍具一定的經濟效益。



最新消息 : 北美需求增 長榮明年底前再添15艘1.2萬TEU搶市
於 2020年11月11日 02:45:43 (1350 次閱讀)

中央社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0年11月9日 下午5:14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9日電)長榮表示,美國貨運需求大增,長榮今年以來已有5艘新造12000 TEU級F型貨櫃輪加入營運行列,至明年底前將陸續有15艘12000 TEU級新船交付,並將投入亞洲至北美市場服務。

長榮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12000 TEU級F型船「長裕輪」於10月30日在韓國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交付,隨後便投入亞洲至美國東岸航線服務。

長裕輪日前已在中國寧波及廈門貨物裝載,隨後將前往香港與鹽田,預計在13日滿載啟航,將把貨品運送至美東薩凡納、紐約、諾福克、巴爾的摩等港口,貨品包含防疫、生活所需物資及將在購物旺季販售的零售商品。

長榮表示,美國進口貨量自今年第3季開始急遽攀升,導致市場運能吃緊,相較於許多航運業者於現貨市場搶租二手船支應艙位需求,長榮在船隊規劃上超前部署,今年以來已經陸續投入5艘新造的12000 TEU級F型貨櫃輪,為貨主提供更充足的艙位。

長榮在2018年向韓國三星重工訂造8艘12000 TEU級F型貨櫃輪,也與日本正榮汽船簽訂12艘同型新船租約,共計20艘。長榮指出,除了目前投入營運的5艘,今年12月還有1艘新船即將交付,另有14艘預計在2021年底前交船,將投入亞洲至北美市場服務。
(編輯:楊玫寧)1091109



最新消息 : 20年最佳 陽明旺到明年農曆年
於 2020年10月30日 01:35:30 (1371 次閱讀)

中時新聞網
黃琮淵/台北報導
2020年10月30日 上午4:10

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到任後,首場法說會就報出喜訊。新冠疫情改變海運供需,貨量多到全球都鬧缺櫃,情況比10年前金融海嘯後更嚴重。原本第4季是淡季,今年非但不淡,更是20年來最旺一季,預估這種盛況將持續到農曆年前,對陽明自是利多。

陽明上半年營收663.9億元,每股虧損0.31元,不過隨著貨量、貨價齊揚,第3季營收衝高至388.55億元,創下歷史單季次高,法人樂觀預估下半年大賺錢,全年有望轉盈。

鄭貞茂表示,陽明今年營運情況不錯,但他不會只看短期,期利用財務專才,讓陽明財務更穩健,像是強化資本結構、降低負債比等,減增資等做法都有可能,目標是每年都能穩定獲利。今年「肯定會舉行尾牙」,至於年終獎金發多少則「正在評估」。

鄭貞茂說,來陽明工作是機運,他相信陽明有優秀的經營團隊,但希望經營的價值被看見,法說會恢復為一年2次,所以今年12月還會再舉辦一次,讓公司運作更加透明,目標是被列入各種指標性的成份股,讓外資法人願意多增加陽明持股,比重翻倍。

面對近日海運榮景,陽明行政長兼發言人史美琦說,美西碼頭塞港嚴重,且缺櫃嚴重,陽明全力調動各地貨櫃,支援運價漲幅最大、貢獻度最多的北美航線,預期美西、美東運價可望維持高檔,並延續到明年農曆年。

史美琦解釋,疫情剛開始時,原本大家都很擔心經濟蕭條,但沒料到居家上班等政策引發宅經濟大增,觀察歐美無論是健身器材、電視娛樂用品,甚至除草機、洗碗機等居家大型器材需求相當熱絡,這些產品多半以貨櫃船大量運送,整體需求相當熱絡。



最新消息 : 華航長榮 大賺兩岸貨運財
於 2020年10月28日 01:57:12 (1358 次閱讀)

中時新聞網
黃琮淵、陳佑誠/台北報導
2020年10月28日 上午4:10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各航空公司,但全球30大航空公司中,只有4家航空公司賺錢,其中台灣就占了一半,主要是半導體是台灣主力產業,在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多用空運下,不管是華為的急單,或是蘋果新機大量出貨,都讓已經吃緊的空運市場,頓時熱了起來,特別是華為拉貨效應上,更是讓有主場優勢的華航、長榮靠著兩岸貨運大賺,扭轉慘賠厄運
(註,華航Q2稅前賺21.3億元,長榮Q2虧6.24億,但貨運營收卻大幅成長137%,致虧損縮小)。

中美貿易戰引發一波拉貨潮,航空承攬龍頭中菲行分析,不管是華為急單,或是蘋果新機大量出貨,都讓已吃緊的空運市場,面臨更無艙可用壓力,尤其華為、蘋果「都是整架飛機包起來」,且不惜成本,其他廠商想把貨塞上飛機,自然就得掏更多錢。

這波航空運價漲幅有多誇張?以遠東到北美線為例,疫情前每公斤約100元,有時候甚至跌到7、80元,疫情最劇的5月間,竟飆出500元的歷史天價,讓業界看傻了眼,之後雖一度滑落至200元,如今又漲回350元附近。

中菲行解釋,這波航空運價一路飆漲,主要是宅經濟與資通產品需求升溫、廠商訂單增加,但市場貨機運能有限,逼不得已動用客機載貨,不過用客機載貨,運費至少得攤平沒載客損失,自然居高不下,更讓華航、長榮航業績獲得一定支撐。

空運運能吃緊,海運也差不多。原本因為疫情影響,貿易需求降溫,各海運業者只得縮艙以力保運價,沒想到5月後復工後,防疫物資、居家辦公、工廠復工、跨境電商及旺季補貨潮全擠在一起,如今是缺艙又缺櫃。

儘管海運運價漲幅,沒有空運那麼誇張,但也較疫情發生前漲了1倍,海運業者更樂觀認為,由於疫情短期內無解,且有再起趨勢,全球海運市場缺櫃將延續到明年農曆年前,且若還有防疫物資補給,貨多到根本載不完。



最新消息 : 我今年1-8月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年增2.17%
於 2020年10月23日 08:31:09 (1343 次閱讀)

台灣新生報
【記者周家仰/台北報導】
2020年9月25日 下午9:11

根據交通部昨(廿五)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今(一○九)年前八個月臺灣各商港「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總計一百六十六萬七千四百二十四TEU,較去年同期一百六十三萬一千九百六十九TEU,增加二點一七%。

交通部統計,我國一○九年一至八月「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各港口統計分別如下:一、基隆港:四十萬六千七百九十TEU(較去年同期增加五點一二%);二、高雄港:七十七萬七千零七十一TEU(較去年同期減少三點零一%);三、臺中港:三十九萬三千四百九十五TEU(較去年同期增加七點零五%);四、臺北港:九萬零六十八TEU(較去年同期增加十八點一二%)。歸納今年前八個月臺灣四商港兩岸直航櫃量,臺北港增加最多,其次是臺中港,高雄港為負成長。

至於我國一○九年八月「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總計二十二萬六千三百四十二TEU,較去年同月二十萬二千九百一十九TEU,成長十一點五四%。

一○九年八月「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我國四個國際商港分別統計如下:一、基隆港:六萬零六百七十TEU(比去年同月大增廿七點二三%);二、高雄港:十萬零五百三十九TEU(比去年同月增加三點二三%);三、臺中港:五萬一千九百二十TEU(比去年同月增加九點六九%);四、臺北港:一萬三千二百一十四TEU(比去年同月增加廿五點七九%)。歸納今年八月臺灣四商港兩岸直航貨櫃量,基隆港增加比率最高,其次是臺北港。



« 1 ... 70 71 72 (73) 74 75 76 ... 131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號1樓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