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48 49 50 (51) 52 53 54 ... 131 »
最新消息 : 《航運股》華航貨運供不應求
於 2021年12月28日 04:01:04 (1101 次閱讀)

2021年12月26日 週日
【時報-台北電】

華航(2610)近日在平台整理區做整理,近八個交易日雖一度企圖站上短期均線,惟在量能不足下反攻失利,上周五小漲0.19%、收26.2元,周線以十字線作收,預告即將變盤,技術指標9K值14.07剛由底部翻揚,似有穿過9D值18.39,形成黃金交叉,若能配合量能升溫,多方較占優勢。

自8月貨運收入首度突破百億元起「月」飛愈高,前11月貨運收入已破千億元,12月、2022年1月趕著節前裝機貨運需求強勁,將挑戰連六月貨運營收進帳百億元紀錄,明、後年共還有三架777F貨機加入營運搶市。
(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邱莉玲)



最新消息 : 長榮:塞港恐至明年中 提高美西碼頭裝卸效率因應
於 2021年12月28日 03:53:08 (1132 次閱讀)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1年12月27日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7日電)

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今天在台灣證券交易所重大訊息記者會表示,為提高美國西岸碼頭的貨櫃裝卸效率,並因應船舶大型化作業需求,將加租兩部橋式起重機,以降低塞港影響。

謝惠全會後受訪針對塞港問題表示,維持今年8月法人說明會看法,全球海運塞港問題可能持續到明年中,但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認為,海運供應鏈混亂至少持續到明年底;由於運價上漲,第4季淡季不淡,許多海運業者第4季業績,或許比第3季旺季還旺。

他解釋,塞港造成運價大漲,但也讓航次減少,貨物運送延遲、運量減少。因營收取決於運價、運量,只要運價高、運量減幅不大,則營收可維持高檔;反之,運量減幅過大,營收卻可能衰退。

他強調,長榮美國線比重高,因此針對100%持股子公司Everport Terminal Services (ETS)向關係人長榮美國公司Evergreen Shipping Agency (America) Corporation(EGA)取得租賃資產使用權。

謝惠全說,子公司ETS主要業務是在美國西岸碼頭提供貨櫃裝卸服務,基於該公司在洛杉磯碼頭的長期營運規劃,擬向關係人長榮美國公司續租4部橋式起重機,並增加租用2部橋式起重機,共計6部機具,以提升碼頭裝卸效率,並因應船舶大型化作業需求。
(編輯:楊凱翔)1101227



最新消息 : 航空雙雄:客運市場明年復甦
於 2021年12月24日 02:26:57 (1178 次閱讀)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24日 週五

英國航空分析機構Cirium預測,全球航空業2022年運力將回升47%,機票會大幅漲價。華航(2610)、長榮航也認為明年客運市場會逐漸復甦,但恢復速度必須看新變異株Omicron影響情況,航空貨運依舊是明年營收、獲利重要來源。

疫情影響全球已長達二年,航空客運市場逐漸擺脫谷底,開始步入復甦階段,華航、長榮航表示,新年度會隨疫情變化調整客運航班數,包括機隊、機型的調整,因應市場急速變動的需求。

業界分析Cirium預測內容主要有兩個重點,首先是機票價格會上揚,主要是後疫情時代勞動力及各項航空成本增加,以及為解決環保疑慮的相關費用也會攀升,機票將大幅漲價。

Cirium評估,2022年全球航空運力(以每公里的座位哩程計算)將增加47%,到了下半年反彈會加速;美國國內航空業今年已見明顯復甦,北美地區航空運力將增加37%,但2022年全球航空運力仍會比2019年少31%。

國內航空業者不諱言指出,經過疫情衝擊,全球航空業都看懂一件事,各種砍價、促銷價格推出提供大量座位來服務旅客,換來的是賺不到錢,航空業恐怕不會再做賠本生意,這樣的新趨勢會改變航空客運市場生態,所以未來在客運復飛過程中,高機票價格勢所難免。

疫情海嘯衝擊後,預判2022年是客運復甦元年,現在想要搶訂明年出遊的旅客已發現,航空公司官網機票價格不再是參考價,就是售價,航空客運面臨結構性改變,業界推估從2019年前的庶民交通工具,又回到昂貴高貴的交通工具。



最新消息 : 年終運輸高峰 全球航空貨運需求看好
於 2021年12月24日 02:23:31 (1057 次閱讀)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22日 週三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全球航空貨運定期報告,全球航空貨運需求繼續遠高於疫情前水平,運力瓶頸略有緩解,聖誕節等年終零售活動高峰來臨之前,庫銷比仍維持低位,有利航空貨運需求。

航空貨運市場各區域表現,隨著重要客運線路重新開通,歐亞航線運力增加,亞太航空公司二○二一年十月份的國際航空貨運量與二○一九年同期相較增長七·九%,各大洲之間客機腹艙運力下降二八·三%,相較於九月份下降三七·九%略見回穩。該地區國際運力在十月份略有下降,與去年相較下降一二·九%,與九月份一八·九%的降幅相較有顯著改善。

北美航空公司二○二一年十月份國際貨運量增長一八·八%,與九月份的表現一八·九%相當。對更快速發貨時間及強勁的美國零售銷售的需求,正支撐著北美市場表現。

歐洲航空公司二○二一年十月份國際貨運量增長八·六%,比九月份增長五·八%有所改善。其中係因製造業活動、訂單和較長的供應商交貨時間仍然有利於空運需求。

中東航空公司二○二一年十月份國際貨運量增長九·四%,較上月增長一八·四%顯著下降,主因是受到中東│亞洲和中東-北美等數條關鍵航線不暢的影響。

由於供應鏈中斷及交付延遲導致供應商交付時間過長,而製造商通常會採更快速的空運,以彌補生產過程中損失的時間。十月份全球供應商交付時間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三四·八,低於五○的數值,顯示對航空貨運有利。



最新消息 : 洛杉磯港貨櫃積壓 大量貨船無法靠岸
於 2021年12月24日 02:22:03 (1141 次閱讀)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1年12月22日 週三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表示,近期由於COVID―19疫情及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影響,美國最大貨櫃港─洛杉磯港(Los Angeles)出現嚴重船舶塞港及貨物滯留現象,儘管加州政府及海事部門都採取相關措施期能解決此一情況,但效果並不明顯,目前洛杉磯港貨櫃積壓依然呈現飽和狀態。

為紓解港口嚴重堵塞,使供應鏈正常運作,洛杉磯港在今年十月宣布,延長港口工人的工作時間,宣布採取每週七天、每天廿四小時持續運轉的作業模式,也針對長時間滯留碼頭的貨櫃進行罰款。目前這些措施已實施兩個月,表面上觀察,滯留在洛杉磯港口的船舶及貨櫃數量確實有所減少。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按照新規定,貨運船舶在靠近港口時,要緩慢航行,並離開海岸至少五十英哩,如此船舶「可以分散開,避免擠在一起」。

據悉,儘管新規定讓準備卸貨的貨櫃船隊伍看起來不像以往那麼多,但實際上船舶整體數量並未減少。據洛杉磯海事部門統計顯示,今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洛杉磯港及長灘港(Long Beach)周邊排隊等待進港的貨船多達一百零一艘,創下歷史新高,在更遠的海域大量的貨船正不斷駛來,正常來說從亞洲前往洛杉磯港的航行時間約為十四至十七個工作日,但現在貨船經常在海上航行三十天仍然無法靠岸。

洛杉磯港近日表示,由於消費者需求大增,洛杉磯港今年進口量預計達約五百五十萬TEU,可望刷新歷史紀錄,較二○一八年所創下的最高紀錄多出十三%。

航運分析師認為,儘管洛杉磯港開啟全天候運轉模式,但港口要實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1 ... 48 49 50 (51) 52 53 54 ... 131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號1樓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