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 138 »
最新消息 : 達美航空驚傳兩機滑行時相撞!機翼斷裂、擋風玻璃破裂畫面曝
於 2025年10月03日 02:01:30 (104 次閱讀)

2025/10/02 11:48:16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紐約拉瓜地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10月1日晚間近10時發生飛安事故,兩架達美航空班機在跑道上滑行時相撞,目前已知造成至少1人受傷,尚不清楚是否有其他傷者。根據現場畫面,其中一架飛機的機翼因撞擊而脫落。

ABC News報導,這起事故發生在當晚9時56分,根據航空管制錄音,兩機在跑道上滑行時,一架飛機的右翼撞上另一架飛機的機頭;同時,機師也通報飛機擋風玻璃受損,並回報至少1人受傷。

根據社群流出照片,似事故其中一架飛機機鼻與擋風玻璃有明顯撞擊損壞。
一名搭乘達美航空5047航班的CBS新聞製作人表示,當時飛機自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降落後,正滑行前往登機門時,遭另一架達美支線客機撞擊。
目前事故原因仍待調查。



最新消息 : 外銷訂單600億美元寫最旺8月 年增19.5% 寫連七紅佳績
於 2025年09月24日 02:38:21 (128 次閱讀)

2025/09/24 03:55:15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23)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600.2億美元,為歷年最旺的8月,優於預期,年增19.5%,連七紅。受惠AI需求持續強勁,下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銷售旺季,可望挹注接單動能,全年外銷接單有機會再創新高、且呈兩位數成長。

今年前八月累計接單金額4,541.5億美元,創同期新高,年增21.1%。因AI、高效能運算(HPC)及雲端產業需求延續,經濟部預測,9月接單金額約640億美元至660億美元,年增19%至22.7%。預期第3季接單金額1,845億美元至1,865億美元,年增19.8%至21.1%。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原本伺服器廠商反映,8月受制於新舊產品交替,對接單預估較為保守,沒想到交替期影響不大;此外消費新品備貨潮出現,9月也會更明顯。

黃偉傑也說,消費新品備貨潮從半導體到記憶體等,iPhone 17系列新機的「蘋果光」都已涵蓋在AI需求上。在美國232條款關稅未確定前,AI需求有望持續強勁,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等訂單持續暢旺。

黃偉傑表示,除AI需求及消費新品備貨潮,每年第4季是歐美傳統消費旺季,惟廠商目前仍未反映備貨,是否會因上半年提前拉貨,而出現旺季不旺、或旺季仍旺,有待觀察。

簡言之,下半年接單情勢,主要觀察232條款確定後,是否影響台灣AI鏈接單,及今年年底歐美消費旺季,是否會因上半年提前拉貨潮而旺季不旺。

黃偉傑樂觀認為,在AI需求帶動及進入接單旺季,未來只要平均每月接單金額超過550億美元,全年接單金額有機會創新高、且達到兩位數成長。

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浪潮,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動能增溫,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接單亮麗。經濟部統計指出,8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170.6億美元,創同期最佳,月減2.8%,年增20.6%,主因伺服器、網通產品、顯示卡等訂單成長。

8月電子產品接單248.8億美元,也是同期新高,月增3.4%,年增39.5%,主要是IC製造、PCB、封測等接單成長。



最新消息 : 美西港口進口潮提前落幕 零售商在關稅變數前已完成備貨
於 2025年09月18日 02:23:45 (639 次閱讀)

2025/09/18 10:12:50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美國最繁忙港口因關稅效應帶動的進口熱潮已告一段落。洛杉磯港執行長塞羅卡(Gene Seroka)表示,美國零售商今年提早至少一個月完成為購物旺季備貨的進口,以降低因美國總統川普不斷變動的關稅政策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塞羅卡說:「大部分年終假日貨品已經抵達,並正透過全國供應鏈系統配送。」「我們已經看到高峰中的高峰了。時機大概是6月底到7月、8月。」
他表示,往年在耶誕節前由零售業帶動的進口高峰潮,今年已提前出現。

零售商占洛杉磯港貨運量約一半。洛杉磯港7月處理20呎標準貨櫃(TEU)共計1,019,837個,創下117年來單月新高。8月則為958,355個TEU,較去年同期微幅下滑0.2%。

塞羅卡預料,進口量到今年底將逐步放緩。他估計,9月進口量大約為85萬個TEU,比去年同期少約10%。
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今年初進口強旺,零售商搶在關稅可能開徵前備貨,但在美國一度對大陸關稅調高至135%後,5月進口量大幅下滑。

隨後川普政府調降對大陸關稅,加上零售商和製造商趕在8月初對其他國家新關稅生效前搶運,今夏進口量又強勁回升。

如今進口商再度收手,原因是關稅充滿變數、貿易政策多變,以及對消費支出的疑慮。
預測人士指出,各項趨勢顯示2025年假日銷售恐怕平淡無奇。
代表沃爾瑪、Target在內的全美零售聯合會本月表示,隨著美國關稅上升,預期全年貨櫃進口量將持續下滑。

不過,美國上周公布8月零售銷售增幅超出預期,連續三個月成長。PwC本月公布的調查則顯示,美國消費者今年假日支出將出現疫情以來最大降幅,主要因Z世代在經濟不確定性下縮手。



最新消息 : 貨櫃船公司Q3總獲利估僅Q2半數 但台灣船公司不同
於 2025年09月12日 01:58:07 (160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今年第二季貨櫃船公司總利潤為44億元,較第一季的99億美元下降了56%,比去年第二季的120億美元下降了63.7%,美國海運分析師約翰·麥考恩(John D. McCown)估計第三季可能降至19億至25億美元之間,中間數為22億美元,正好是第二季的一半。不過有法人估國內貨櫃船公司第三季獲利有機會優於第二季,原因是第二季列了高額匯兌損失。

麥考恩指出,獲利的下降主要歸因於關稅和貿易政策變化的持續影響,特別是涉及美國。川普政府徵收的關稅嚴重擾亂了貿易流動,導致美國入境貨櫃數量明顯下降,全美零售聯合會(NRF)估計,與2024年相比,2025年全年美國的入境櫃量將減少5.6%。

McCown表示,儘管美國的銷量趨勢不利,但在其他地區也發現了一些緩解因素。前往北美(不包括美國)和非洲的貨運量增加,抵銷了部分貨運量下降。第二季度全球貨櫃貨運量增長4.1%,較前幾個季度的高增長率有所放緩。

關稅相關的複雜性不僅減少了貨櫃運輸量,還導致海上作業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和供應鏈中斷。美國貿易代表計劃在10月份對在中國建造或由中國船公司運營的船隻徵收懲罰性港口費用,這勢必會推高運營成本,並可能會導致運能退出或運價上漲,尤其衝擊亞洲至美西航線,進一步使行業動態複雜化。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散裝貨運輸已經看到中國噸位的撤出。

McCown將關稅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船舶費的直接影響與商務工作的減少進行了比較,商務活動的減少可能導致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和整個供應鏈中其他職位的就業機會減少。

在2024年第三季,受紅海航運中斷帶來的價格優勢的推動,貨櫃航運實現了264億美元的總淨利潤。現有關稅和貿易限制的持續預計將使船公司獲利承壓,預計凈利潤將進一步下降,可能降至19億至25億美元之間。

不過台灣的貨櫃三雄第二季業績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萬海航運列了94.38億元匯兌損失、陽明海運列了20.94億元,長榮列了16.52億元,第三季會有匯兌回沖利益,因此獲利與第二季相較,估計不會出現對半砍現象。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32101#ettoday



最新消息 : 亞洲貨櫃海運 好景恐沒了
於 2025年08月08日 10:05:12 (219 次閱讀)

2025/08/07 02:37:21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記者黃淑惠/綜合報導

彭博報導,受惠關稅提前拉貨潮,傳統第3季旺季的運輸需求在第2季就大舉釋出。然而亞洲貨櫃航運市場恐已提前見到獲利高峰,未來幾個月海運市場恐面臨費率急跌壓力,彭博點名包括長榮 (2603)、陽明在內的亞洲航商,全年獲利可能大減逾五成。

貨櫃運量低迷,航商減班保價。全球貨櫃輪龍頭地中海航運(MSC)傳出9月要減班,業內預期,前十大航商都可能跟進,加上貨櫃海運市場8月貨量仍低,不少航商認為可能遞延到下月,因此喊漲附加費(GRI)。

彭博資訊報導,海事顧問機構Drewry集團常務董事兼供應鏈顧問主管達馬斯說,從第3季開始,跨太平洋貨櫃運量即將下滑,只會在2026年第2季見到小幅的季節性反彈,「貨櫃航運市場基本上處在景氣下滑時期,暫時的運價飆漲是由突發事件帶動,而非來自需求面轉強」。

在中國與日本以外,台灣的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可能會見到全年獲利下滑超過五成;歐洲方面,馬士基與赫伯羅德也預期業績放緩。

達馬斯表示,儘管一些關稅稅率看似對特定國家有利,仍壓抑運價與運量。

全球貨櫃輪市場8月未見到旺季效應,不少船公司都看好遞延效應,已經通知9月要加GRI,而且加價都是高喊,平均每40呎約在2,000-3,000美元。法人分析,能不能順利漲價代表著市場需求旺不旺,成為觀察第4季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營運表現。

國內的物流業者也不諱言的指出,船公司現在的營運策略跟過去完全不同,至於9月GRI能加多少要看9月的真實供、需概況,目前MSC傳出9月要減班,各家業者9月減班效應是關鍵。

捷迅總經理孫鋼銀針對近日市況分析,全球海運經過獲利表現大多頭行情後,現在只要運價低於成本就不想收貨,而且美國近年來跟中國大陸的關係變化太大,貨量已經開始由中國大陸移出來往東南亞市場,隨著整個供應鏈的移轉,東南亞到北美都是滿艙。

孫鋼銀指出,大陸市場仍是全球貨櫃輪貨量回升比較差市場,8月貨量有回升,但還不夠強,8月、9月庫存消化告一個段落,9月要開始準備聖誕節的需求,所以旺季遞延效應,不少船公司都看好遞延效應,已經通知9月要加GRI。

9月喊出GRI加價,平均每40呎約在2,000-3,000美元。不過,東南亞地區的出貨量急起直追,最明顯的取代效應地區就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也開始出現移轉效應。

孫鋼銀進一步指出,232調查結果可能對短期內會有實質影響,但要看日韓狀況才能判斷,至於下半年海空運市場,主要看關稅狀況,不過他認為由於市場看好AI,下半年航運市場還是樂觀。



« 1 2 (3) 4 5 6 ... 138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号1楼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