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 4 5 (6) 7 8 9 ... 135 »
最新消息 : 川普箭頭對準全球航運
於 2025年03月25日 07:42:56 (457 次閱讀)

2025/03/24 02:08:09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為讓美國造船業重振雄風,除了仿效晶片業,提供特別稅收優惠和資金,還準備對中國船廠維修徵收200%關稅,中國商船進美國港口,每艘徵收50萬至100萬美元入港費,此計畫可能讓海運運費飛漲,並導致全球供應鏈陷入新一輪混亂。


美國二戰後曾是世界最強大造船國,擁11家海軍造船廠和數百家民間造船廠,但是造船業屬於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往亞洲遷移,1983年至2013年約300家造船廠消失,目前僅剩四家造船廠可造大型船舶。反觀中國造船年產力約2,325萬噸,美國只有10萬噸,中國是美國232倍,據美海軍情報局評估,一旦開戰美國處境堪憂。2023年中國造船噸位占全球53%,已連續15年全球第一,韓日各占27.7%、9.15%,美國僅占0.2%。


根據路透取得的行政命令草案,川普將對中國大陸製貨輪,及旗下船隊有中國大陸製貨輪業者收取高額港口停靠費,藉此籌措復興美國造船業所需資金,並削弱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主宰地位,更重要的是,美國將要求盟友也採取類似行動,否則將面臨美國報復。川普新任命的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主席索拉17日接受訪問時證實這項措施,並表示,美國應該「以牙還牙」,對中國大陸製造的船舶收費,用來補貼美國本土造船業。為了執行此項計畫,川普還簽署行政命令,設立直屬白宮的造船辦公室,減少對中國船舶依賴,強化美國海事能力。


全球最大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參與的中國船東協會,對擁有或訂購中國船隻的貨運公司徵收高額港口進入費,已經提出抗議,稱此舉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也違反2003年《中美海事協定》。航運業者警告,美國的提案一定會引發供應鏈混亂,讓美國消費者每年損失300億美元,並使美國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翻倍。全球最大的航運集團「地中海航運」(MSC)警告,若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亞洲至美國航線的40呎集裝箱運費可能會大增800美元,這一額外負擔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


川普要振興造船業,背後當然有國防的考慮;目前美國僅剩的造船廠,造新船都已來不及,軍艦大修的需求,只好尋求南韓與日本的協助,可藉此拉攏印太的盟邦;但也因為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都來不及,美國造船廠無法滿足澳洲之前訂購的三艘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這意味著拜登總統與澳洲簽署的AUKUS協議,可能面臨毀約的危險。


民用造船能力與建造軍艦的能力密切相關;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發布報告提到,外國買家間接成為壯大中共解放軍的主要推手,因為替中國海軍建造軍艦的造船廠,往往也接單建造商用船隻。


這些船廠有75%的訂單來自日本和南韓等美國盟友,以及新加坡和台灣,而外國公司向這些造船廠下單,等於以財力資助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報告中尤其提及,長榮海運公司的現役船隊中有15%是在專門負責建造解放軍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船集團) 旗下造船廠建造。


目前美國種種增加費用的措施,有人認為這就像川普威脅的關稅一樣,雷聲大雨點小,先恐嚇,再協商,但是川普考慮的是更長遠的國際物流的戰略運輸問題,譬如戰略要地: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巴拿馬運河,以及歐美夢想了幾百年、從歐洲到美洲的捷徑「西北航路」所必經的格陵蘭島,都是川普公開宣布不惜武力要占據的。


至於現在的戰略瓶頸,如被葉門叛軍所掌控的紅海,船隻被迫繞道好望角,美國會排除障礙,即使不惜一切下令轟炸胡塞青年組織,由此可見,川普看似瘋狂,其實對全球航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小看他的人,後來都會得到教訓,吃上苦頭。



最新消息 : 德翔海運與六家船公司合開中韓-墨西哥航線 四月底開航
於 2025年03月20日 02:24:02 (439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德翔海運證實,該公司與六家亞洲籍船公司合作,將共同開闢青島、上海、釜山-墨西哥的曼薩尼約港(Manzanillo),每家公司各派1艘2500-3000箱(20呎櫃)貨櫃船航行,預計4月30日正式開航。

根據Alphaliner的資訊,亞洲七家中型航運公司正在開通中墨聯合航線,這條貿易航線本世紀20年代正在蓬勃發展,只是近期因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而蒙上了陰影。

七家公司包括阿聯酋航運(ESL)、高麗海運(KMTC)、泰國航運公司(RCL)、SeaLead、Sinokor, Sinotrans和德翔海運,將中國和韓國與墨西哥西海岸的曼薩尼約連接起來,這也是這七家航運公司首次為拉丁美洲西海岸提供服務。

泰國航運公司RCL在發布的新聞中表示:「這一戰略舉措標誌著RCL進入了不斷增長的墨西哥市場,使公司能夠為不斷擴大的客戶群提供可靠的運輸解決方案。」

亞洲到墨西哥的貨櫃航運近幾年顯著增長。 2023年,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墨西哥直接投資大幅增長,中國企業現在是墨西哥增長最快的外國投資來源,但也正面臨美國的關稅打壓,七家公司聯合開闢墨西哥航線,有分散風險作用,也期盼關稅問題能有很快有妥善折衷的處理方式。



最新消息 : 美對鋼鋁課稅25%生效 點燃貿易戰
於 2025年03月13日 01:51:37 (390 次閱讀)

2025/03/13 00:40:30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葉亭均/綜合外電

美國對進口鋼鋁全面課徵25%關稅計畫如期於12日生效,歐盟旋即祭出報復措施,將對逾28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美國鋼鋁關稅勢將點燃全球新一場貿易戰,尤其是已因供應過剩低迷的鋼市,各國將在尋求出口市場之餘,也加強保護本國業者。


美國25%鋼鋁關稅措施適用全世界,包含南韓、台灣、日本等亞洲生產國,連先前爭取到美國總統川普考慮豁免的澳洲,也未能倖免。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表示,將幫助鋼鋁產業分散出口,但不會以對等措施報復。


這波貿易壁壘是2015-2016年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勢將推升從汽車製造到基礎建設等產業的成本,衝擊依賴鋼鐵的產業,甚至導致產業重組與就業流失。而且美國這次是全面性措施,影響範圍更廣。


迄今以歐盟反應最強烈,12日宣布4月1日起恢復實施先前已暫停的2018與2020年反制措施,包括對牛仔褲和哈雷機車等價值45億歐元的美國產品,課徵50%關稅,4月13日起進一步對價值18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徵關稅,包括化妝品、服飾、木材、黃豆、雞肉、牛肉及其他農產品,且可能再納入其他價值35億歐元的產品。



最新消息 : 達飛在白宮宣布投資200億做航運建設 是被敲詐?還是逮住機會了
於 2025年03月10日 01:39:54 (391 次閱讀)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上周四(6日)法國達飛執行長魯道夫·薩德 (Rodolphe Saade)在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宣布未來4年將投資200億美元擴建貨櫃碼頭、在芝加哥建航空貨運站,對此外籍船公司台灣公司退休高階在LINE上註解達飛被敲詐了!航港退休高階則認為達飛是迅速抓住機會;而達飛本月3日剛向大陸造船廠訂造12艘1.8萬箱(20呎櫃)貨櫃船。

根據Alphaliner最新統計,達飛名列全球第三大貨櫃船公司,在前十大貨櫃船公司當中,除了大陸的中遠海運,達飛是擁有最多大陸建造貨櫃船的公司,共有274艘,高於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的220艘,第二大馬士基航運的199艘。而達飛這次下單造船,成為現有與在建船舶運力全球第二大的船公司,只是馬士基已宣布將籌建40艘貨櫃船。

大陸媒體形容,達飛這筆訂單不僅是2025年全球造船市場最大單筆交易之一,更在微妙的時間節點傳遞出深遠信號--當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壁壘遏制中國造船業時,國際航運巨頭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

川普希望重振美國的造船業,並削弱中國對該行業的控制,其團隊正在準備一項行政命令,對停靠美國港口的與中國有關聯的船隻徵稅,並希望美國的盟友也這樣做,本月4日並宣布成立將在白宮設立新的造船辦公室,為美國國內造船廠提供稅賦優惠。

本月6日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達飛執行長魯道夫·薩德時,薩德宣布2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表示將創造1萬個工作機會,4年內擴建貨櫃港口(達飛在洛杉磯與紐約經營有貨櫃碼頭),並在芝加哥建立一個航空貨運樞紐,並有5架由美國機師駕駛的波音777全貨機。

另達飛在2016年併購新加坡海皇輪船,包括海皇在1997年併購的美國總統船公司(APL),達飛這次在白宮也表示該公司還計劃將APL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數量從目前的10艘增加到30艘。

國內航港退休高階認為,達飛買下APL是買對了,很快抓住機會,要重振APL。而外籍船公司台灣公司退休高階則認為,稍早地中海航運宣布參與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港口業務併購案,包括巴拿馬兩個碼頭在內,這次達飛投資美國海空港,估計都是被美國敲詐,且下一個目標應該就是馬士基航運,排名越前面的越有可能被敲詐。

不過也有船公司高階認為,商人在商言商,地中海航運疫情以來賺那麼多錢,能有機會買下長和賺錢的碼頭,是最好的機會了;達飛這次在大陸造的1.8萬箱船不適合彎靠美國,應該是為歐洲、西非等航線建造,未來不會有彎靠美國的被扣額外費用的疑慮;另美國籍船隻享有優先承運美國政府與軍方物資權力,達飛有表示預計增加的美國籍船隻會安排在韓國建造。

另薩德也向美國媒體表示,美國如果對中國製造商船徵收港口費,「這種手續費徵收將對企業和世界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最新消息 : 打紅鏈!貨櫃海運掀完美風暴 長榮、陽明、萬海躲過暴風圈
於 2025年03月06日 07:45:01 (346 次閱讀)

2025/03/06 01:43:0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川普「非紅鏈海運計畫」玩真的,全球貨櫃輪市場掀起超完美風暴。根據外電,美國正擬訂一項行政命令,未來航商持有的大陸製船舶數量占比逾25%,若航經美國港口將被課以高額費用。

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 (2609)及萬海(2615)均未受限,將躲過暴風圈,迎來運價上漲、轉單(艙)紅利。

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正以「振興美國造船業」為名排除中國大陸海上供應鏈,發起一場海上貿易運輸供應鏈大戰,根據一份草案摘要顯示,這項行政命令包含18項措施,包括對進入美國的大陸製船舶和起重機調高徵收費用。


依據國際專業機構統計資料,貨櫃三雄包括長榮、萬海、陽明,目前航行北美船舶中都沒有大陸訂造船舶,無論現有、在製陸製船舶占比也均未跨過「川普紅線」,競爭力大幅提升。


全球各大指標航商目前航行北美船舶中,採用大陸製造船舶數量比重超過25%的航商包括中遠、東方海外,兩家公司整體陸製船占比達51%,第二高業者為以星(ZIM)占比32%,三家都超標;接近川普紅線的業者為達飛(CMA)比重為21%。


目前各大航商訂造中船舶為大陸製占比調查報告顯示,陸製比重最大的是全球貨櫃航運龍頭地中海(MSC),向大陸下單船舶比重達94.5%,馬士基(Maersk)在大陸訂製船舶比重為68.9%,赫伯羅德(Hapag-Lloyd)68.4% ,達飛64.4%,海洋網聯船務(ONE)約61.1%,長榮為23%。

國內航運業者指出,川普此意向逐步從「喊話」進化到行政命令。


據了解,針對大陸製船舶課徵費用條件方面,是針對特定航商擁有的總船舶數中,若大陸製船舶比重達到25%或以上,即課以高額費用。


上述多家大型航商的大陸製(或在製)船舶比重都在規範的25%以上,運力將大幅受限,國內貨櫃三雄大陸製船舶比重低,未來將不在限制之列。


業內預期,貨櫃三雄不僅將享受運價上漲帶來的紅利,也同步獲得艙位轉移(轉單)效益。


不僅大陸製船舶受限,根據外電,港商李嘉誠擁有的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貝萊德,象徵海運業「碼頭競爭之戰」悄悄開打。


長榮全球碼頭布局最積極,萬海加碼台灣及美國,陽明美國、台灣都有專門碼頭,競爭力提升。



« 1 ... 3 4 5 (6) 7 8 9 ... 135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号1楼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