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 131 »
最新消息 : 翔航向高獲利
於 2018年09月03日 03:27:55 (1981 次閱讀)

中時電子報
張佩芬╱台北報導
2018年9月3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張佩芬╱台北報導】

德翔海運去年獲利創新高,今年上半年因油價高漲,多數同業出現虧損,德翔卻逆勢維持高獲利,靠的是細膩操作與靈活調度。德翔海運董事長陳德勝透露,3年前看到船舶租金上漲趨勢,下單訂造4艘新船,讓公司一年省下約500萬美元營運成本,今年抽掉虧錢的印尼航線,在市場需求高的越南海防與菲律賓馬尼拉增添運力,才能擁有好業績。

陳德勝50歲才創業,公司成立第5年營收就破百億元,去年已達250億元,獲利創5千萬美元新高。今年7月6日公司邁入第17周年,上半年獲利達2,100萬美元,且晉升全球20大貨櫃船公司,他是如何掌舵的,以下是採訪摘要:

問:德翔海運去年獲利創新高,今年油價走高,德翔上半年業績如何?怎麼看下半年市場發展?

答:今年第1季延續去年好景表現不錯,5∼6月開始受到高油價、高船租影響,第2季獲利狀況沒有第1季好,但上半年獲利約2,100萬美元仍優於去年上半年的1,600萬美元,主要是把不賺錢的印尼航線停了一條,另在艙位需求高的海防與馬尼拉增加運力,加上澳洲線上半年市況也比往年好。

第3季延續高油價、高船租情況,加上中東線艙位過度的供應,除了中東線受影響外,間接又影響到星馬地區及印度地區。另外,因大陸禁止進口而轉往東南亞的廢塑料加工,又受到東南亞政府禁止進口,使貨載的競爭愈形激烈,第3季有可能是全年獲利最差的一季。

至於第4季是亞洲與澳洲航線傳統旺季,預料運價會回升,因船舶租金也逐漸緩步下滑,若油價沒有再出現暴漲現象,第4季獲利是可期待的,全年的盈餘目標是3到4千萬美元。

面對貿易戰

恐難漁翁得利

問:中美貿易戰持續擴大,德翔專注經營亞洲區間航線,是否會受到貿易戰波及,還是有機會漁翁得利?

答:中美貿易戰未來的發展目前很難預料,合理來觀察,應該不會持續太久,估計美國總統川普在期中選舉過後態度會軟化。德翔雖專注於經營亞洲區間航線,但因全球經濟連結一體,亞洲很難自外於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貨主也反應出很多的工廠轉移的評估,特別是最接近中國的越南。

公司審慎面對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影響,會機動去調整航線運力來對應,畢竟我們在中國擁有10個分公司,德翔在大陸出口的貨量占德翔全部貨量的42%,根本不可能去期待漁翁得利,只望能因應得宜,不受到太大的損害。

問:德翔海運兩年前開始擴建船隊,去年7月在台船訂造的4艘貨櫃船開始交船後,租船市場運價也開始上漲,這4艘船今年初已全部交船,請問一年可節省下多少船舶租金及油料支出?

答:4艘1,800箱曼谷極限型貨櫃船交船後,目前3艘行駛日本/台灣/香港/泰國,1艘行駛在華中北到泰國,台船建造品質佳,省油效率達15%,目前運行非常順利。4艘按目前航行路線,油耗一年可省約2百萬美元,另因船租過去一年倍數上漲,以新造自有船營運較租船營運省約3百萬美元,一年可省下約5百萬美元。另公司去年9月買下一艘2,500箱貨櫃船,也省下不少租金。

訂新船

眼光看準市場供需變化

問:德翔目前還有6艘新船在建造中,公司是否有考慮利用船價還在低檔多造幾艘,提早完成自有船隊達5成的目標?

答:有考慮,但因目前訂船、交期都需等到2020年底,所以尚未積極洽訂。另外原計畫要建造2,800箱船舶,但近期內全球船東訂造不少該型船,單國內長榮與陽明就造了30艘。由於新船至少要用20年,在全球海運市場快速變動,對各船型市場供需變化與未來航線的配置,都須要仔細考慮優先建造船型的次序。

目前公司訂造的新船當中,有4艘是向日本旭洋造船廠(Kyokuyo Shipyard Corp)簽訂的1,096箱貨櫃船,該型船主要是要用來航行日本,因為日本對1萬噸以下船舶不要求強制引水,每港可省下1萬美元引水費用,彎靠日本5個港就省下5萬美元,且因船隻小,不需要找同業聯營,自己單獨經營更能自主的提高航線的效率。



最新消息 : 航空維修製造公司蘇威 將在台中投資
於 2018年08月31日 02:28:20 (1876 次閱讀)

出版時間:2018/08/30 15:57
(林巧雁/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今日召開入區投資審查會,核准通過台灣蘇威股份有限公司於中港園區設立台中分公司投資案,投資金額新台幣2700萬元。

台灣蘇威公司為比利時商蘇威公司在台投資之子公司,從事航空航太工業製造及維修所需材料銷售業務,產品包括碳纖維預浸料、片膠等複合材料、及環氧薄膜粘合劑、發泡膜粘合劑、環氧堆焊膜、單向碳環氧樹脂等材料,並提供產品售後技術支援及服務。

台灣蘇威公司所銷售之產品,屬於航空器及其零件所需之關鍵複合材料,主要供應國內、馬來西亞及印度航太產業有關複合材料及相關特種化工的產品、技術、設備和服務,該產業為我國目前積極推動之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國防產業,其投資將為國內相關產業注入新動能。(林巧雁/台北報導)



最新消息 : 不畏美232條款 台灣出口鋼鋁反成長
於 2018年08月31日 02:18:56 (1909 次閱讀)

出版時間:2018/08/30 17:14
(林巧雁/台北報導)

台灣尚未爭取到美國鋼鋁關稅豁免,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表示,鋼鐵廠商很有機動性,調整策略轉移市場,整體鋼鋁出口仍成長,只是未來歐洲市場仍有隱憂,會持續與美國溝通,爭取豁免。

據了解,鋼鐵廠商因受美國關稅影響,應變之道銷售轉往東南亞或其他國家,只是利潤沒有銷往美國好。若要爭取豁免,政府必須答應投資美國的條件交換。經濟部官員則表示,仍與美國爭取豁免中,目前也僅有4個國家取得豁免,鋼品輸美雖下滑,但鋁品輸美仍成長,因為美國對中國課反傾銷稅,反而出現轉單效應。

沈榮津表示,台灣銷往美國數量的確有影響,不過廠商很快因應調整,轉往歐洲與東南亞市場,增加的出口量大於美國減少的量,機動調整全球市場銷售。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資料,1~7月受美國232條款加徵關稅影響產品,輸往美國總重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3.88%,但對全球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6.67%。232鋼鋁條款3月底生效,統計今年4~7月對美出口加稅鋼品為31.9 萬公噸、年減32%;出口金額4億美元、年減 24.1%。

不過整體而言,累計鋼品4~7月出口420萬公噸,仍較去年同期成長7.1%,出口值39.2億美元,增14.5%;其中對部分歐洲及東南亞國家增幅明顯,西班牙增1.0億美元(+3.1倍)、比利時增0.8億美元(+83.8%)及越南增0.7億美元(+28.5%),抵銷對美出口減幅。

而對美國出口鋁品反受惠於美國對中國部分鋁品課反傾銷稅之轉單效應,今年以來輸美加稅鋁品出口量值大幅攀升,累計1至7月輸美加稅鋁品2.7萬公噸、0.9億美元,年增5.0倍及3.1倍,使美國由我第6大出口市場躍升為第2大。

沈榮津坦言,未來仍有「隱憂」,因歐洲市場也開始對26項鋼品進口展開防衛措施,產業應多加注意市場變化,對台灣影響仍待觀察。經濟部官員表示,歐洲7月才開始採防衛措施,尚無法觀察,未來土耳其或歐盟都開始效法美國,可能造成台灣廠商出口限制,需要多加關注。



最新消息 : 七月外銷訂單418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 年增8%
於 2018年08月20日 09:30:08 (1809 次閱讀)

2018-08-20 16:16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七月外銷訂單,訂單金額達418億美元,刷下歷年同月新高,比去年同月增加8%。累計今年一至七月,外銷訂單共達2802.4億美元,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統計處處長林麗貞表示,「七月的外銷訂單,比預期還要好」。主因是資通信產品、電子產品都遇到旺季,產品也跟著回升。機械產品接單金額也創下歷年同月新高。至於傳統貨品,接單也呈現兩位數成長。

林麗貞也指出,光學器材方面,大尺寸面板價格止跌回升,雖然光學器材仍是連續六個月衰退,但減幅有收斂。



最新消息 : 中遠海運 完成收購東方海外 中遠在台子公司併台灣東方海外公司
於 2018年08月15日 02:07:05 (2219 次閱讀)

中時電子報
張佩芬╱台北報導
2018年8月13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張佩芬╱台北報導】

大陸中遠海運8月9日公告完成收購香港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這是在美國同意出售東方海外在美國長堤港的專用碼頭經營權後才獲准的併購案;而我政府對其採寬鬆務實處理,讓中遠在台子公司中國遠洋企業得以順利併購台灣東方海外公司,並接手其高雄港專用碼頭經營權。

中遠海運原預定在今年4月完成東方海外併購案,但因東方海外在美國長堤港投資的貨櫃碼頭還有30多年經營權,美國政府以中遠海運在美國已投資有貨櫃碼頭,再增碼頭恐有國防安全疑慮,不允許出售給中遠海運,最後協議先將碼頭信託,一年內將碼頭賣給無關連的第三方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才同意這項併購案,因此完成併購的時間延後了近4個月。

我官員指出,東方海外在高雄港長租的專用碼頭,一年裝卸量有135萬箱(20呎櫃),僅次於長榮與陽明海運,政府對台灣東方海外收購案採取寬鬆處理,由於尚未開放中資投資船務代理業,台灣東方海外屬船務代理公司,因此是中遠台灣公司大股東徐定心等出面買下台灣東方海外。

徐定心本月已接掌台灣東方海外,台灣中遠企業總經理姬振乾則擔任台灣東方海外董事,兩人已以東方海外新職務拜訪航港相關單位,台灣東方海外原董事長兼總經理范姜文則專任總經理。

東方海外在高雄長租的高雄港65到67號碼頭,租約到2024年,這次台灣公司易主後,由徐定心等掌理。台灣東方海外有超過160名員工,高雄港專用碼頭各項業務多為外包,約聘有350名員工。

根據Alphaliner運力排名顯示,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合併後,總運力市占率達到12.4%,超過法國達飛(CMA CGM)的11.8%, 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貨櫃船公司。

這項併購案中遠海運承諾東方海外兩年不變,採取雙品牌措施。東方海外本月3日在香港召開新一屆董事會會議,選舉中遠海控董事長許立榮為新一屆董事會主席,同時委任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黃小文兼任東方海外行政總裁,另財務總監由張銘文擔任。

中遠海運、上海港務集團是在去年7月9日宣布將收購東方海外全部已發行股份,當時每股作價78.67港元。較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價60元溢價31%,全面收購需492.31億港元,董建華家族持股68.7%。



« 1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 131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号1楼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