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資訊
2025年7月8日 週二 上午7:47
【時報-台北電】美國高關稅威脅7月再起,船貨雙方持續觀望、貨量不容樂觀,船公司為穩住運價先撤加班船。根據美國6月進口貨量統計,從亞洲的海運進口量年減8.2%,其中東亞(中、日、韓)貨量年減22.9%,甚至比2019年減少14.2%,貨量最多的中國大陸年減約27%,減幅最大。
反觀東南亞貨量量年增約29%,貨量居次的越南年增約31%,是這波關稅戰的最大受惠者,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都有明顯成長。
接下來,海運界認為美國線7月貨量不容樂觀,目前看來上半月貨量不理想,下半月市場持續觀望。稍早,全美零售聯合會(NRF)預估,美國進口櫃量6月201萬TEU,月增5.2%、年減6.1%;7月213萬TEU,月增6%、年減8.2%;8月進口櫃量恐跌破200萬TEU大關,且呈年月雙減。
美國近日宣布關稅最新時間表,將發函12~15國,最高可能課徵70%,將於8月1日生效,並提出任何與金磚國家(BRICS)「反美政策」結盟的國家,將被加徵額外10%關稅。市場解讀,此舉似乎又提供約三周緩衝期。
海運市場持續觀望,上海航交所SCFI運價指數截至7月4日報價,美西航線累跌62.74%、美東航線累跌40.57%。7日現貨市場報價,每40呎櫃美西線運價約2,050~2,100美元,船公司保「2」大作戰。推估,美西線聯盟船成本價約1,700~1,800美元,視船型大小有異,非聯盟船成本價大都超過2,000美元。
為了救價,船公司7月起減班、縮艙,貨代業者稱,非聯盟小船、加班船將持續退場。
多位業界人士分析,7月中下旬因為關稅政策不確定增加,勢將影響出貨,雖然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但根據外媒報導,距最終公布行政命令和海關細則還需要數週時間,對拉動貨量沒有即時作用。
到8月14日之前,美國對中國大陸徵收的關稅還是很高,影響出貨意願,推估7月美國線貨量可能持續出現年減。
(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邱莉玲/台北報導)